021-64399892

新闻资讯

认识正确 忽悠不再

时间:2018-02-28 10:45:32   来源:原创

化妆品成分的忽悠充斥整个社交媒体及互联网。这里传你几招,以后不再人云亦云,以讹传讹。


1    除了切片黄瓜,世上没有“天然”化妆品。

大部分能用在化妆品上的“天然”成分都必须经过提取,溶在溶剂中。除了水以外,所用的溶剂都不是天然的。看看海巴戟果提取物这个“天然”成分里有什么:



主要溶剂是丙二醇,还加了“天然”派指为“万恶”的防腐剂!(当然要防腐剂啦,否则那海巴戟果早烂了。)

那些不用溶剂的,如植物油,在提取过程中也用了不少化学试剂,天然不再。

退一万步说,即使“天然”成分真的天然,单靠它们,也制不出化妆品。没有不“天然”的载体、乳化剂、稠化剂、粘度调节剂、表明活性剂、成膜剂、悬浮剂等等,制得出像化妆品的东西吗?如果还要求味道、颜色,那少得了香精和色素吗?这些都“天然”吗?

 

2   “天然”好,“合成”坏?

你是否信了,却叹息:“有纯天然化妆品就好了,可惜目前科技做不到。”

干嘛“天然”注定好,“合成”注定坏?我们天资愚昧,突破不了这门子逻辑。

在我们新加坡的诊所,偶有患者问,阅肤产品有多“天然”?如果三两句解说打发不了,外面又有很多患者等着,我们的医师就会告诉患者:“如果你真认为天然一定好,合成一定坏,那下回你或是你的家人得了肺炎,就不要服抗生素了。”

可卡因是天然果实,它安全吗?造成严重皮肤敏感的三叶毒藤不也很天然吗?馬兜鈴天然吗?不也是肾毒和致癌物?而人工研发出来的合成药物,不曾拯救了无数生命,为无数皮肤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吗?

事实很简单:“天然”还是“合成”,都有好有坏。一个成分的好坏,取决于它对皮肤的作用和反应。这只能通过正确的实验来鉴定,不能靠成分的“天然”或“合成”来源来定位。套句老话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

3    防腐剂是“万恶的吗?

有在三种情况下,化妆品有可能不用防腐剂。

一是DIY的现混现用化妆品。自己买少量原料,用简单的制作方案混起来自用。产品要放冰箱,一两周内用完。

二是用药厂高规格的无菌、一次使用生产、包装。这成本太高,商业上不可行。

三是无水配方,使细菌在一段时间里无法滋生,例如阅肤无水维生素C霜和焕肤精华液。

除了这三种情况,没有化妆品不含防腐剂

那“无防腐剂”化妆品是怎么忽悠的呢?是用了有防腐作用而未被归类为防腐剂的成分,如变性酒精(浓度要够)、精油、丁香、维生素A棕榈酸酯、水杨酸等等,以及一堆还没有被国家归类为防腐剂的新一代防腐剂。

你可能又要叹息了:“没办法,爱美就要冒防腐剂的风险了。”

安吧。国家对化妆品防腐剂的使用,在品种、浓度、使用方法等方面有严格规定。这些规定,参照了国外经严格实验及专家详细论证后订出的标准。按国家规定使用的防腐剂,都是安全的。


4     化妆品成分致癌致畸?

某物致癌、致畸,句号。

这么说的,不是忽悠,便是没把科学学好的人。

科学的致癌致畸结论,都是拖着一串特定条件的,包括剂量、接触部位、方式、时间等等。分不清0.1%10%的剂量,把口服结论用到外敷,把24小时辐射和几秒钟的接触相提并论的,不是忽悠,就是蠢。

网上充斥着DMDM乙内酰脲、甲基异噻唑啉酮、苯氧乙醇等致癌的危言,但没人告诉你这些成分在0.6%、0.01%和1%的使用范围内,是绝对安全的

不信?来看看这些百分比是怎么得来的。

欧盟的消费者安全科技委员会(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)为了探讨单单一个聚氨丙基双胍可否作为防腐剂安全使用,召集了16个专家,评估了124份文件(科技文献、各国不同实验室的大量数据),才在长达90页的报告中得出0.1%的安全使用上限。

你不信这,宁可信网上不敢以真名示人的“老师”的信口雌黄?


5     为啥网上充满忽悠?

我们也很好奇。学习一遍后,感觉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。

一是凑热闹的。自己不一定信,但听起来顺耳、有趣,就抄了、转了,管它什么求证。这类人虽无恶意,但是名副其实的帮凶。假新闻就是靠这些人散播的。

二是卖东西的。危言耸听地忽悠你一遍后,在你惊魂未定时告诉你,要保安全,买我的。



三是涨眼球的。不卖东西,只为吃瓜群众提供他们爱读的人云亦云。有了眼球,还怕银子不来?看看网站的广告就明白了。

 

忽悠网站,当成娱乐,无伤大雅。

但是,要对化妆品有正确的认识,要相信你的医师、医院,相信权威的、官方的网站和信息。